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討好自己

在看《Dangerous Persuasions》時(欲知前情,請點這裡),我一直不斷想著:究竟什麼才是趨吉避凶的關鍵?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孤獨真是個好東西,人若不怕孤獨,就不會偽裝或扭曲自己去討他人的接受和認同,甚至討他人的喜愛。而人若沒有被認同、被喜愛的需求,就不會輕易犯蠢,換言之,那些邪教或爛情人所拋出的餌,對你就無一絲吸引力。
不過我不得不承認,再怎麼不需要群眾,人還是需要愛。所以我很簡單的頭腦立刻就又想到:天下有一個人,無論如何絕對可以愛你,那個人就是:



你自己。

你如果無法愛自己,一定是你有什麼地方讓自己不斷地失望,而,與其花力氣去討好別人,你應該把力氣花在討好自己:做到讓自己不對自己失望,做到自己能喜歡,甚至欣賞自己的境界。人是真的可以自我滿足的,這點比任何宗教或他人的承諾,更讓我相信。

把所有的肉包子都往自己身上打,打到飽足為止。如果別人能自我偉大神化去吸引信徒,甚至演變成控制侵害他人,你的一點小自戀小自愛,絕對更無害,更不值眾人碎嘴或投以異樣的眼光,只要你不把野心擴大到要別人的愛和認同,自給自足絕對做得到。

沒朋友?你就是你自己最好的朋友。
沒親人?你就是你最棒的親人。
沒人愛?你可以無限度寵愛溺愛滿足你自己。
只要你受得了孤獨。只要你不靠外界虛榮的掌聲和讚美來活命,你的自我太陽系將什麼也不缺。

這是我的信仰。可是不代表我「鎖國」,不代表我拒絕和外界交流,反而,當我有強大的自己時,我的任何交流都不會置自己於下風───因為我對他人無所求,愛來便來愛去就去,隨的是自己的高興和選擇。而你如果也備有庫存滿滿的理智和客觀,你就會知道,就算別人不認同這樣的你,也不會多討厭你(除非對方是忌妒),因為你本質上沒有麻煩困擾到誰,你是毫無負擔的存在,而誰不喜歡毫無負擔?

獨立就是愛,這不但是愛自己,事實上也愛別人;任何形式的想依賴他人而活(不管是金錢還是情感上,甚或是他人的讚美、認同),都不是愛,反而是負擔。國家也是一樣,把自己弱化到只想靠別國,沒人會真心愛你。



12 則留言:

  1. 寫得太好了!以國際上的立場,台灣人都該看 ; 以個人的人際關係上,台灣女人更應該都看!
    我在「與自己相處」、「自得其樂能達到什麼境界」這個課題上,也是花了好多時間跟力氣,一輩子都在掙扎跟不斷嘗試,我在台灣身邊所有的女人,不管家人還是朋友,每個都依賴得要死而且永遠不會察覺,只有一個女生朋友例外。我很幸慶我在還沒有太老時意識到這個主題並持續關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雖一直不太有依賴性,但是以前確實不會和自己相處,也不太知道怎樣愛自己(被分手時基於自信心崩壞和茫然,我會纏對方一陣子),我也是一步步學得的,所以我認為愛自己及和自己相處,絕對是學得來且做得到的。

      刪除
  2. 真的~你不愛自己。別人也不會愛你~
    你不強化自己。只有委屈求全的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比較不解的部分反而是中華民國,我認為有一陣子中華民國還不差,算是有達到經濟上和精神上的獨立(當時國共兩黨還是敵對狀),我不解中華民國怎麼自甘墮落成這樣,放爛自己的經濟和能力,死巴著中國丟出的殘餚魚骨,還催眠自己「沒有他不行」。就算想統一,這也是很糟的步數!把自己搞成殘花敗柳還求著要回去,這是世界最瘋的事,儘管我確實見過這樣的女人,但是她們在想什麼?腦筋還正常嗎?怎會認為這樣會得到愛!

      刪除
    2. 以前我會以為,不會覺醒的人,是終究還不夠痛 ; 後來慢慢懷疑,有些人在靈性層次這方面,可能天生就是不到那個程度。
      有人碰到難關,有那個勇氣去終結自己的生命,而沒有勇氣面對困難走下去,也是許多人無法理解的。

      刪除
    3. 可能我自己有過沮喪症和不想活了的念頭,我倒是會認為這是兩回事,不醒和逃避難關和個人習慣的處世態度和觀念比較有關,終結生命對我而言則比較像是另一回事,簡單地說前者是(求)生,後者是(求)死,求生的方式本來就人人不同,而求死詐詭的地方在,它有時是以正面的方式呈現於當事人的,並非一般人在正常且健康的狀態下會認定的極負面,天才白癡如果只是一線間(隔壁鄰居),在最極端之處,求死有時也會沾到極正面的光彩,這就是其危險處,我也有我對求死的感言和體會,但因為這議題相當危險,所以我不願多談。

      刪除
    4. 我上一篇留言打完之後發現,把第一段跟第二段放在同一篇留言,好像不太好清楚的表達,其實我覺得這兩者不是完全同一個意思。因為不會意識到問題根源的人們,我常發現他們本身就很不耐煩做深入的思考,越老就越逃避、越極端,直到死去,他們更多其實不是會敢結束自己性命的人,或許就是敷淺到對痛的感受也無能去figur out,某些旁人看來覺得悲哀跟可恨,另一個角度看他們又像是傻人有傻福(?),連自己是多麼卑微的終極奴隸魂都不知道。

      「求死」這個話題非常爭議跟令人難以理解,多年前有個廣播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上說,她覺得「對於想自殺的人,就尊重他們」,引來非常多的抨擊。我以前滿喜歡聽她的節目,但對那個觀點也很不解跟困惑,不懂她在想什麼。

      而最近兩年又經歷了一些事,讓我對華人社會的「集體主義」跟多數已開發國家的「個人主義」所延伸的各種現象感觸很深,在比較強調「利己或個人主義」跟哲學思辯的地方,是因為深刻了解到,個人主義才能真正讓一個人成長,進而提升社會、國家的文明思想,先愛自己才有餘力真正愛別人;而集體主義就是打著「無私、利他」的虛偽口號,行「不尊重、終究是為了利己而暗地掠奪」之實。

      然後我又注意到,有一些沒有過、不想、不知什麼叫「為自己而活」的人,極端的甚至會習慣拿自己的性命、裝病來威脅逼人就範(例如:逼自己的兒女),打著「都是為對方好」的口號。只有在這種極不得以的情況下,我既不認同拿死做威脅的人真的該死(太便宜他們了),也不認同被逼的人應該要犧牲自己而妥協就範。如果親身體驗過這種拿死做威脅的可憐人有多麼可恨,就會覺得這題真的很難,也沒有標準或最好的答案~

      不然基本上我覺得人來到世間走ㄧ遭,其實是來受苦的;享樂不是用來追求的,而是額外的獎賞,因為就算人不去找事,但事會去找人,追求成長是唯一的路(至少我是這麼認為),而成長過程ㄧ定是苦的,然後關過難過關關過,是來這一遭的意義(如果人生真的有意義的話)與走過了之後的最大成就感。

      不知不覺又話很多,希望表達的還能懂 ^^

      刪除
    5. 所以後來我猜,那個當時很年輕的廣播主持人的意思絕不是鼓勵或認同求死的行為,而是認為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將拿求死來讓別人痛苦的責任丟到別人身上。我個人認為那樣的話簡直比殺了ㄧ個人還可惡,死的人逃避了,活著的人繼續受到「自責或不該自責」的折磨。
      這是我的看法。
      因為太難說明跟難懂了,妙可以不用回應這個議題 ^^''

      刪除
    6. 自從電子世代以來,有一句話開始經常被拿來說:think outside the box(跳出框架思考),聽說這也是很多人最討厭聽到的一句話,但主因是因為它逐漸變成一句被四處濫用的口號,而且就只是口號。

      我其實比較有興趣於「框架」兩個字,因為它說明了,人有很多固有的想法,尤其對於好壞的判別。在台灣很明顯的就是槍支一定是壞的(只有壞人才會要),自殺一定是壞的(只有弱者才會做)。基於這些東西一開始就被打入壞的範圍,所以大家都沒興趣去理解這些「壞事」。

      但恐怖之處不在於持槍或自殺,恐怖之處在於為什麼我們都集體這樣想?明明天生有各種人和各種不同的思想及價值觀(一樣米養百樣人),但為什麼在很多項目上,我們人的思維會如此一致?百樣人呢?在哪兒?

      可見教育的力量有多大:我們都是這樣被告知的,不來自學校也來自家庭,不來自家庭也來自朋友或各種媒體。所以我們人人都存有很多固有想法,而且通常已變成是直覺性的,它們早就烙在我們的思想中。

      而且這一點一滴的各小思維,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已經逐漸串聯成一張網,某一個點你跳出框架去思考,你幾乎會覺得它和你已知的那張網就不再結合得起來,你用一生學習的一張網,難道就要為了一個小點去完全拋棄?失去座標讓人恐慌,所以多數人選擇回到網內,它比再建一張新網(而且還似乎不和多數人的網連結),簡單容易多了,也安全多了。人怕孤獨孤單,也討厭重來並接受過往的白費工。

      即便是我,也仍存在著很多固有想法,這是為何我還是有痛苦的原因,並不是所有的衝突糾結我都知道該如何去重織,也並不是所有的議題我都能撇開集體思緒且立刻知道更好的式樣是什麼,「跳出框架」到處被輕易地說出,但有多少說這句話的人有意識到,那幾乎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功力?並不是立刻說改就能改。

      你的集體和個人主義說得很好,我想你沒有誤解什麼,我只是雞婆地想補充得更清楚,雖然我也不確定自己有說得更清楚?但希望我們都經常記得發出一個問題:百樣人在哪?

      刪除
  3. 大陸買下很多臺灣的新聞台。每天不斷洗腦洗腦洗腦中國錢多好賺
    我已經很久沒去買第四台頻道。尤其是中天最誇張。太陽花學運時候新聞稿根本亂寫。每次寫到中國新聞根本是天花亂墜。然後臺灣無知車輪黨民(我爸也是其中一個)就會覺得就是這樣。沒有判斷能力。
    噢~我真心厭惡那種因為懷孕結婚的女人
    還有認為維持沒有愛的婚姻是為了給孩子完整的家庭女人
    難道小孩沒有辦法判斷這個家是否他真心快樂還只是維持表面和平~
    我之前也是維持很久自得其樂單身女人
    反而被別人覺得很奇怪的女人( ̄∇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開始覺得「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只是最簡單的藉口,很多時候不願離婚的真相可能都不是那些我們常聽到的,只是這些人會給出比較容易被外界理解的理由,甚至是變心的另一半能理解的理由,卻不見得是真正的理由。但事實證明「孩子」很好用,不論是逼婚還是逼留,只是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很無辜也可憐,他不可能是在愛中(或完整中)成長的。人可以為了求生而醜態百出,但不要再扭曲到去騙全世界這是優雅,生命不一定要純淨無菌無瑕,但也絕不能髒汙到會致病的程度。
      我真心希望很多框架能被移除,例如女性不要一開始就坐入弱者(靠人保護)的定位,國家不要一開始就自嘲小而無力,這世界確實是分工合作的沒錯,但不表示人人都只能依賴他人,大家才能一起共生下去,我們應該像可以分離也可以組合的一個元件,自由享受兩者的各自好處,就像我們一旦離開母體,就能靠自己呼吸進食一樣,你並不須要再去找一個人來幫你呼吸或吃飯,可是將來你可以再找或不找另一個人結合成家。重點是,永遠記得自己就擁有能生活下去的一切所需,不是非得靠別人才能活。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