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給網民的話


有時候傷害不僅僅是來自事件本身,事實上更大的後續傷害是來自社會大眾的反應。單一個壞人或許還不至於無法原諒,讓受害者無法呼吸的,有可能是普羅大眾連成一片的對惡的輕放輕忽,及對受害者的挑剔和指責。
發言的網民會覺得自己不是那位強暴犯/加害人,所以再怎麼發言也罪不及施暴當事本人,責任也絕不在己,因此就很敢亂說話。


可是發言是一種連結,當你沒講一句強暴犯的壞,卻完全不成比例、不合邏輯地挑剔了受害者的衣著/言行/條件等等根本無理的小事,你就和強暴犯連結了,越多人有這種言論,就越多人與惡連結,最後,那位強暴犯/施暴者並不再是一個人/一個點,他會變成一片網。而你就是這片網路的一份子。

在認為自己有言論自由之前,請記得你也有享用自由的責任與義務要付。不要過度相信施暴的人再怎樣也絕不是你。



21 則留言:

  1. 台灣真的有很多的「母豬教」教徒,三句不離「台女不意外」、「鮑鮑換包包」。跟他們討論,他們只會跳針「人家是女生耶」,「破x」,真的很反智,久了看到相關言行直接跳開,沒必要跟豬打架,這種人越多對國家越沒好處。
    可惜不會直接吸收網路群體訊息,懂得獨立思考的青年男性越來越少,為台灣未婚女性感到憂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忘了美國哪個機構有做過研究,說越是愛講仇女言論者就越自卑,我很相信那些人確實有自己的心理問題,其實某個程度我也會當他們是弱勢的一群(我倒不會說是魯蛇),可是,很可悲的地方永遠在於,弱勢者總欺負更弱勢者,而不是去找強權挑戰。

      刪除
    2. 同意。
      弱勢者永遠只會欺負更弱勢的,
      來建立自己虛有的威嚴和價值,
      卻不敢去找強權挑戰,去共同創造公平合理的環境。

      刪除
    3. 包括所謂的種族歧視都是,每每聽到華人在抗議外國人歧視,我心中都忍不住OS:拜託別忘了是誰讓你遠走他鄉的?(自己的政府不是嗎)拜託別忽視在國外的你,其實總被自己人欺負得更嚴重。讓你自卑的,絕大多數都是自己沒做好,不敢面對承認己過,於是把錯都推到別人頭上。

      刪除
  2. 好久沒來留言了 ^^
    我們都不該當個沉默的被害者/旁觀者。再度想到漢娜鄂蘭所言"邪惡的平庸"。
    正巧前陣子和一位一年不見的朋友吃飯,聊到她在新辦公室遇到已婚同事對她告白,造成她的困擾,因為工作上有接觸所以她覺得很不自在,還好她換工作地點了,我們又聊到另一位朋友也是因換了新工作遭到主管的騷擾而離職。我聽了很替這兩個朋友感到心疼,以前只會覺得那些男人很糟糕,現在醒悟女生該團結起來互通消息,不是私底下聊聊就好了,要讓這些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被公開的,因為這兩位朋友都單身,若未婚的來告白我欣見雙方有機會多認識,但已婚的男人也太不知自制了吧,若真的欣賞放在心底就好,告白是想做甚麼?當天我告訴她我的看法,這種事應該要多讓一些人知道,至少是女同事們,不要姑息這種人。而且若對方的老婆知道了會多難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前幾天在某個讀者的撲浪看到她提到,「用感情來引誘」,我真的是覺得她說到一個大重點──惡人對小孩用糖誘,對少女以上者,用情誘。
      用感情來引誘是世間最惡毒的手法,因為人人都說感情無對錯,它於是就會讓被害人分不清自己是感情受騙還是被強暴,已婚者對人告白,正是踩在一條對錯難分的邊界上,即使局外人都難對這種事判真假,而上鉤者,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難言之痛。
      我只能說,網民確實也有判斷出錯言論過分之時,言語霸凌確實存在,不要忘記前一陣子某個小模無辜被大家認定是男友的姦殺共犯,那個案子證實人言可畏,在外面丟石頭的大眾不見得一定都是對的,我們不能因一時的激憤而行動,我們每個人雖有言論自由也都要謹慎發言,不要自以為一定是正義的一方。言論真的還是要有責任。
      對於林小姐這件事,我其實覺得問題不在眾論不踴躍,我反而是覺得仇女言論普遍還是太多了,這樣的言論會讓一個受害者,尤其是一個被感情誘拐的受害者,感到不可能被理解,感到世間無她容身之處。
      我們大眾要怎樣成為一個有實際作用的支援者?是個值得大家好好想一想的問題。「不要弄錯重點」真的是一件說起來簡單,但隨時檢視都會發現不及格的事。

      刪除
  3. 妙的回應剛好補充了我也在思考的問題,如何做一個有實際作用的支援者而不是流於義憤的情緒?那天其實也擔心我的回應會讓朋友誤以為我是一時激憤,但我又還不太會解釋因這兩年稍有研究社會學和父權體制,了解到每個人都該有所行動,社會是可以慢慢改變的,像她們遇到的情況我沒有比較具體的建議,而且確實也需謹慎發言,否則倒像是在背後說閒話。只是我想先慢慢在公司傳達一種觀念,對女生而言,被告白並非好事,況且已婚男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我認為他們抱著僥倖心理,妄想一段風流。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昨天聽說惡師陳興的女兒都被肉搜出來了,唉,台灣社會的觀念和正義的方向真的很有問題,他們是想怎樣?以一個女兒償還人家一個女兒?為什麼總是這樣搞錯重點、偏離正軌?把是非弄得如此迷糊!到底我們的教育是出了甚麼大問題?讓大家的心如此不清明,讓這個社會如此不堪活。
      我想,會被感情引誘的人,就是那種渴望被愛的,被告白者會感到歡喜感到意亂情迷,而不會自覺到被告白並非好事,大抵上其原因不脫他們缺乏愛,或對「被喜愛」有渴求,是什麼原因,這社會竟產生了這麼多缺乏愛的人?這麼多希望自己被喜歡的人?
      我事實上覺得是整個社會都病了,大家從小就被奇怪的觀念教育或影響著,那不是光勸一句「被告白非好事」就可讓他們清醒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疑問,為什麼又是先勸女性該怎樣自保?你既了解了父權體制的影響,是否該跳脫勸女性自保的框架......我沒有責怪你的意思,我只是想指出,這個毒,已經毒到即便是有了抗體也還難以對症抗衡,更何況是那些還沒抗體的人。
      我真心覺得教育(含家庭教育、含觀念導正、含正確價值觀的建立)是最根本的,男女不必然要陷入敵對狀態,但給男孩的正確教育真的不能再等,我覺得一個男孩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被給了太多錯誤的觀念,包括家庭中的重男輕女、男外女內,讓他們很容易一一拾起那些錯誤的訊息。

      刪除
  4. 哈哈,妙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但我感謝妙打出這些,因為妙提出的觀點也是我的想法。我完全認同若發生情況不該檢討女生,女生愛穿短裙、女生表現和善就錯了嗎?其實也不僅是要導正男性的觀點,很多女性也有父權思想而不自知。

    我想傳達的是若不能直接譴責曾對同事告白的已婚人士們,至少我們(不分男女)可以讓大家知道已婚人士要有自制力,你的感情對單身的人來說只是一種騷擾而已,你們的作為會被公開的。即使我不是被造成困擾的那位,我也會努力不讓女性朋友受害,也會試著讓男女同事都有這觀念,而不是當八卦聽過就算了。

    說「被告白並非好事」只是在此留言的簡略說法,並非想提醒那兩位朋友(她們剛好都是美女,早已習慣被追求,我是想提醒那些覺得是炫耀文的聽者),而是理解她們的困擾,因為遇到這種事,和其他同事指名道姓又不妥,她也一直要我別說出去,同情她的遭遇之餘想到可以做點什麼的便是公開這些事,但在公司公開又像是公審,目前想到的是至少讓她和其他人不要覺得當事人說出來是在八卦。有些男生可能覺得沒什麼,因此更有必要從觀念上扭轉,我已經聽到三位女性朋友被主管告白(有的已婚有的未婚,但女生們都覺得被騷擾無法好好工作),但似乎沒有其他同事譴責這種行為。

    我自己之前在台北工作也遇到色狼兩次,一次是路人趁我開門進公寓時衝上來摸了我胸部一把就跑了,當時和親戚同住,他立即問的問題是你穿什麼。其實我也訝異,因為我那天穿長褲短袖貼身襯衫而且我很瘦,胸部不豐滿。我常穿短裙短褲因此很能理解女生被旁人說嘴的心情。

    我沒看到女兒被肉搜的新聞(這種事不該報導吧),倒是想起之前的橘子貓被虐殺事件,前陣子我才在FB看到牠的照片,原來是隻有些人氣的店貓(流浪貓但有附近店家餵養),很可愛信任人,看到橘子的照片真的很心痛,之前有看到那位學生出庭被毆打的新聞,我朋友看到也叫打得好,人渣。我很喜歡貓但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私刑。因此波及到加害者的家人更不能接受。但我承認,矛盾的是若當事人是我,若我或我的家人遭到暴力對待,可能我也會想動用私刑。所以我很同意妙說的「如何成為有實際作用的支援者」,要好好思考,要常檢視自己是否只是義憤。我不贊成義憤耶。

    另外我看的關於父權的書「性別打結」,完全打開了我的眼睛,世界從此不一樣了,書中提到性別差異是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異,就算是同性,個性體型喜好心智感受力的差異往往比性別的差異還大。性別認同只是服務父權社會而已,男人=陽剛,女人=陰柔,這些刻板印象其實害了許多人。況且,人的變異性不是以對立方式存在,我們基本上都是相似的,但遇到父權這種意識形態,個體就被抹煞,女人就被客體化且貶抑為異己。因此,我也非常同意男女並非對立面,要抵抗的,是父權這個體制。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若誤解你的意思,請見諒。可能我的看法太過嚴厲,但它並不是針對你,只是針對一些常情,比如說一個公司在八卦某個女性時,幾乎很少人會想到別指名道姓地把她說出來,就算做到不指名道姓好了,那些暗示往往也和指名道姓沒差多少了。可是針對男性(尤其是長官職位)大家的態度就自然而然地謹慎起來了。
      這個社會有一種保護權位者的機制,它的原型叫做不公平,倒不是男/女,或貴/賤,或其它對立群組───父權就是一種不公平的機制,它一開始就不公平地讓「天下是男人的」,讓男尊女卑。這種不公平的機制卻沒被實質檢討,因為它總是讓大家不知不覺地焦注在自己的對立方,例如讓女性錯認男性是敵對方,讓貧民錯認富貴者是敵對方,大家亂戰一場,就模糊並忘記了我們為什麼一開始要被設定得不平等、不對等。
      其實你我或任何人都可以不要去當箭靶───不必去私下挑戰某個權位者(例如已婚不安分男),而是盯著政府把轉型正義確實建立並執行起來,只要這個社會不再不公,沒有男尊女卑沒有資方優勢於勞方等等行之多年的不公,所有的對立自然就消除了,根本無須去打擊對立方。當然,這工程浩大,也無法立即就見效,它幾乎是打掉重建。它也要靠社會多數人有這樣的共同見識。

      刪除
  5. 我同意上面網友說的關於父權社會的特徵:

    1.不少亞洲女性自己就是不但深受父權社會的荼毒而不自知、還反而特別擁護父權思想

    2. 父權社會對男性來說並非優勢,那只是表面假象,其實它正是亞洲男性普遍比較自卑的根本原因,因為它教人「壓抑、極度逞強」

    回想起來我小時候也有受過強烈性騷擾,但是當時我還太小 (10歲以下)、不知道那就是性騷擾。我唯一慶幸的是那兩個人分別都是同校男同學,不是成年人或有血緣關係的人,如果是後者那種腦袋已該成年了,那就更可恨!
    我更驚訝我有這種「慶幸」,突然覺得自己還真樂觀....

    搞不好在台灣社會,沒受過肢體性騷擾的女性,比有受過性騷擾的人還少....

    那個社會真的太有病,而且是連家人、父母都頭腦不清楚,除了在職場、親子關係等議題不清楚之外,性教育隱晦也只是其中之一

    我覺得說到底是因為,台灣是個非常用「道德」去限制人的社會,也就是假道學

    不是有報導分析曾顯示,對性越是不地下化的國度 (丹麥、荷蘭...那些會被國內衛道人士批為''傷風敗俗''的坦蕩行為),性犯罪率反而越低嗎?~

    很多教義跟論說所主張的「道德約束」跟「人性」很大程度上就是背道而馳...

    回覆刪除
    回覆
    1. 父權或其它各種不公的權勢,作用在越高位的人的作用會越大,就好比,並不是每個公務員都有和連戰一樣好的待遇,他們雖然待遇和福利都比勞工普遍好上很多,但在越上位者就越能感受到那個不公的級距的好處。
      這就是為什麼一般男性會認不太出父權的重點,也不覺得自己有好到那裡去。那些壓抑或逞強,恐怕是父權階級裡的下階者(年紀較幼也算)才享用得到。在各種不公的權勢之內,也還是有級別之分的。它一再再地在模糊掉不公的原身,讓那些高位者得以高枕,因為先被攻擊的總是那些不認為自己的待遇有特別好的下位者,而這些下位者一出來反抗,就又保護了真正得利的上群。不公如此難除,就是因為不知情者對它的用力維護,女性自然也常是這些不知情者中的一份子,就像台灣還是有不少人仍在捍衛著害自己的國民黨。
      至於說道德,那只是不公的建立的工具之一罷了,先告訴你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不是只有這一套,其實有非常多套),把這些東西幻化成禮教/道德/文化傳統等等,自然就又增添了各種額外的保護上位的人馬來,讓不公變得更難以對付,因為護它者已經不再單純是既得利益族群了。

      刪除
    2. 最近我突然看到好多人因為這陣子的新聞在討論「為人師表」應該要加強道德、克制自己想要師生戀的論說

      華人文化難道不已經是千年以來世界最強調道德的族群了嗎?有用嗎?但人們卻只認為「還是不夠!」

      父母們只是一再要求別人 為人師表應該怎麼樣,如以往的執著在教職的「身份」這個點上。但我覺得問題是出在父母對子女談到性的時候的態度

      我還記得我16歲時的一個女同學,她媽媽開明到,還問她女兒需不需要幫她跟17歲的男友買保險套,平常她媽媽跟她男友也很常聊天。這個女同學思想就特別早熟、很精明又實際,「被狼師誘騙、然後憋了很久一直都在醞釀翻攪這情緒」這種事我不覺得會發生在我那女同學身上,她太難被表面的夢幻給騙到了

      我覺得台灣就是禁止太多,這種情況下青少女不能對父母講實話,就越晚熟、對愛情想得越夢幻、越容易從愛情跟所謂的壞男人身上去補這個心理缺口。
      然後人們除了執著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各種身份、卻不去探討拿掉身份之後的普遍人性。

      就連太多五、六十歲的人都沒能辨識自己的感情是否真愛了,老師也不過是普通人罷了。除了師生戀之外,最近還好多女生才透露自己以前也有被性侵犯,連被有血緣關係的男性都有,我還滿訝異的,這恐怕真不是少數,但大部份女生不會跟自己的親友講,尤其情況越不堪的越不會講。師生戀這種沒有跟沒有血緣的女孩們不過是冰山一角

      對子女談性能夠多坦然,父母過不了的是自己那關,還以為「社會仍不夠道德」,我看根本就是「道德論過剩」才會如此。但我發現真的實在太少人能聽得懂這些

      刪除
    3. 最近我在一個電視劇上看到一句話:「這個社會被愚民佔據了,他們以數量為武器取勝」
      真是貼切又好笑,雖然不是要貶低的意思,但還真是實話啊!

      刪除
    4. 有比別人更多的禮教/道德,卻還是不夠用,這就表示大眾真的是抓錯重點了,不對症的藥,用再多也無用。
      有位性諮商師呂嘉惠小姐說,是家長該先面對並學會性教育,而不是因為對性教學恐慌/忌諱,而更把自己的小孩往無知的方向推,因為無知正是受害的關鍵。
      我覺得她說的真是太對了,無法面對並更忌諱談「性」者,家長比孩子多更多,家長如果連談性都不能面對,那孩子還有什麼指望?大人若連談都不敢,還能怎樣要求小孩要自行認辨好壞人或堅強?能給出什麼樣的防範或支援?根本就是親自把自己的孩子變成惡人眼中最佳的選擇──乖巧服從且無知。
      「這個社會被愚民佔據了,他們以數量為武器取勝」,確實是句又好笑又心酸的話,更可悲的是愚民們都不認知自己就是愚民。

      刪除
  6. 要後註一下:藥沒對症可能就是毒;刀沒下對可能就是殺。
    本文的本意絕非要人自噤,而是與大家一同期勉,希望我們說出來的藥方都至少不害人,我們下的刀都至少不會殺人,我們要在行使言論自由中,努力學會抓到正確要害,不要不小心反而更傷己並幫到錯方。

    回覆刪除
  7. 我又在youtube看了一遍林小姐新書訪談
    仍然糾結當年的錯誤戀愛
    非常非常糾結
    講話結尾總以“就這樣”做結尾
    後面總覺得她還有很多很多話沒講完
    因為曾經太愛太愛但錯的離譜
    她的時間永遠停留在高三
    但時間卻一直不停前進
    一直往後看
    有多少女孩在最青澀戀愛被摔得粉碎的心可以拼湊起來
    而且用如此惡劣手段誘騙被害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林小姐的案件有太多值得省思的細節,包括怎樣教導規範上位成年人不要起惡思(就算他逃得了法律,也禍延家人和子孫),也包括我們該早點給下一代情感及性的教育,社會大眾要增強平權(不只男女平權,各種身分都該盡力平權)及尊重他人的觀念,也可能我們要秉棄那種追求完美人生的意識,讓失貞不再是那麼重大的一件事。我最希望的是,活著的人不要一起溫柔無聲地把人間變成地獄。

      刪除
  8. 妙,你好。我浮出水面了。趁我現在還看的到時想跟你做聯繫。我現在的狀況更為嚴重。稍微了解林奕含事件,我才明白我以前發生的事情是叫做誘姦。然後近期一些事件導致我的情緒波動極大。而且我其實將我受到的事件寫在FB上。(我FB非公開,裡面都是老師跟朋友)我現在深刻的感受後遺症的痛苦。但是我極度想活著。所以我必須遠離在我傷口上撒鹽的人事物。精神科醫師能做的除了給藥跟叫我保重之外,好像也沒辦法做任何事。我不希望讓你和玫怡擔心。我已經沒辦法看交換日記了,所以其實我也不知道現在你們發生甚麼事。我只能說我會盡力的活著,希望能在和你繼續保持聯絡。希望你不要生我的氣,因為當時我居然將貓咪放養了,其實我很愧疚。謝謝你當初的幫忙。我也很心疼你。因為精神障礙的照顧者壓力其實不小於障礙者本身,有時甚至更大。現在的我只能窩在家打字留言給你。因為我會嚴重乾嘔,喉嚨束起來。所以有時候我會無法說話。因為太難受了。上天給的考驗真的是非常大。希望你和阿烈德、玫怡和阿福小福,都過的安好,平安順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林奕含的事之前,沒多少人知道或想過誘姦這回事,連我也沒想過。重點是,誘姦是個走在法律邊緣的以情誘身,惡狼們不見得算犯了法,所以受害者更難期望可討到公道。很多事,是無法真正算清楚的,只能靠被害者自己看淡,但這不是個要求,這只是希望被害者能試著放過自己。如若不行,我如今反正也不是個覺得自殺罪大惡極的人,我相信有些人的痛苦是真的無法承受的。
      我沒有使用FB,都堅持了這麼多年,以後也應該不會使用,所以如果你想私下聯絡我,只能靠email了。
      貓咪的事我確實生過氣,但反正也過了,沒甚麼好再記懷的。
      你若有能力就買個可輕易放縮螢幕的電腦,或許對你的閱讀會比較方便?我一切都好,希望你也是,請好好照顧自己。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