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誰有差異性善心?


呂秋遠的一席話,“如果你不願意對於身邊的不正義挺身而出,卻對巴黎的恐怖事件長吁短嘆,我會覺得你很偽善”。沒想到會引來這麼多爭議,不少人都對他用出的「偽善」一詞極度不滿。


我真看不出這有什麼好被誤解的?因為(一)他並不指所有傷悲譴責巴黎恐攻的人,「如果你也關懷自己台灣死活」,就不在他認為的偽善範圍中。(二)你認為他沒權利指責別人,但他難道沒權利去「覺得」嗎?他是「指責」還是「覺得」?我眼睛看到的用詞是:他「覺得」。而我認為他有權去「覺得」。我反而認為將他的話自行擴大解釋成「指責」,是讀者自己有問題。


而很多認為呂的一席話充滿差異性善心的人,我也想檢視誰才真正是差異性善心。這並不難分辨,去看看那人臉書平常有無在關心自己腳下的台灣,一切就真相大白了───即便那人是國民黨的支持者,只要他有在臉書談過台灣政治,不管他支持的理念是什麼,都算他有在關心台灣。但他如果平日為了各種理由不談台灣政治(不想和人起衝突、對政治議題沒興趣等等理由),我確實不認為他真心想改善什麼───不論是他眼前的還是遠方的。就算他要世界和平,也只是建立在這些都不必爭就會免費自動來的妄想。確實偽善無誤。

至於那些平日就有在關心政治的人,你別告訴我呂秋遠「無權覺得」,如果你真的是這樣想,你眼中的人權和生命權,才具有差異性,而不是(也是人類的)呂秋遠。

可憐之人常有可惡之處,一個知道天下沒白吃的午餐,並肯花心力為自己的權利奮鬥的;和一個平常就認為自由人權該天上自己掉下來的,確實該有結果上的差別待遇,那才叫公平;不肯耕耘只想吃免費的人,如果和苦心耕耘者居然得到一樣的對待,那才是真正的不公。
再說一次,台灣的自由人權並不是免費從天上掉下來的,你之所以沒付出就享有,那是因為有人幫我們「不禮貌」地付過了,而你連思源也不願意。



我要特別表明的是:我不是呂秋遠的粉絲,我對他沒有特別好感或惡感,從沒特別去了解他的基本資料背景那些(表示他從沒讓我欣賞到願花心思去多了解),我這篇文不是要捍衛他,我捍衛的是個人感知的權利。另外,我則可以很肯定地說,我很不喜歡郭台銘,但,是我的讀者就知道,我也曾引用過郭台銘說過的,我覺得不錯的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